月狐数据
热门榜单
关于月狐
联系商务
月狐数据
返回

泡泡玛特商业解码,情绪消费价值几何

发布时间:2025-05-22 10:00:00

2025年,对泡泡玛特来说无疑是意义非凡的一年。3月底,企业披露的财务数字引发行业关注:2024年收入超过130亿元,自2020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以来,泡泡玛特年收入翻了五倍。五一前夕,泡泡玛特APP首次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,美国人为抢购新品彻夜排队;关税压力下,新品在海外依旧能保持高速增长……

成立16年以来,泡泡玛特“打造全球超级IP”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,曾经的玩具百货店蜕变成年轻人的精神堡垒,泡泡玛特到底如何俘获了海内外年轻人的喜爱?在未来还要面临哪些挑战?

一、回顾发展历程,品牌多次触底反弹

1、发展早期,赛道聚焦与模式创新带来增长

创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,从线下的"潮流杂货店"起家,在电商冲击下艰难生存。2015年,创始人从日本盲盒获得灵感,首次将香港潮流玩具BabyMolly引入内地市场,并拿下日本盲盒Sonny Angel在国内的代理权,从杂货店转型潮玩集合店。

然而次年,部分IP代理权的终止迫使公司转型。泡泡玛特开始大量挖掘原创设计师进行版权合作,2016年推出自有IP的盲盒玩具(Molly星座系列)拉动业绩增长。同时,泡泡玛特快速上新、批量销售、盲盒机制的潮玩经营模式在当时并不常见,冲击着传统玩具市场。自此以后,泡泡玛特从线下零售渠道商转型IP运营商,Molly也成为了品牌的标志性形象。

2、上市后,从单一到多元,打破收入天花板

泡泡玛特在2018年走向海外,2020上市后也保持年收入的稳步增长,然而2020到2022,毛利率一直处于下滑状态。时至2022年,泡泡玛特陷入增长瓶颈期,社媒平台上的产品差评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盲盒品类的购买欲望下滑。

2022年企业毛利下滑4%,经营溢利下滑49%;国内收入,除了线下门店受疫情冲击销售缩水以外,线上渠道的收入也在倒退。

泡泡玛特财务图1 泡泡玛特财务图2

2023年伴随线下经济复苏,品牌多元化业务布局初见成效。坚持深耕海外市场和IP精细化运营,也为2024乃至2025的业绩爆发打下了基础。

一方面,品牌出海业务正在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。2022年港澳台及海外收入在总收入中仅9.8%,到2024年这一比例增长到38.9%。泡泡玛特增加海外特色门店,覆盖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更多国家,门店数量增长到130家。

海外门店增长图 海外市场图

另一方面,企业开始从追求上新速度和IP数量,转向追求IP质量。2020-2022是泡泡玛特供应链升级的关键阶段,供应链柔性化、仓储物流的数字化改造、自建工厂及海外仓储建设等,为业绩爆发夯实能力。2023年前后,泡泡玛特出海经营模式开始跳过中间经销商,转型为DTC,为快速触达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极大地便利,海外独立站的电商收入在2024年增长迅猛。

DTC模式图

二、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深度链接,用户价值认同加速IP宇宙建设

1、从“口红效应”到“生活方式”,培养长期消费习惯

泡泡玛特将盲盒机制的玩法做到了极致。产品面世前大力宣发,为每一款玩偶赋予完整的故事线,但盲选购买的方式进一步拉长了消费者满足预期的时间,购买后用户验收产品的环节带来延迟满足和精神奖励;或收藏或收集的消费本能又触发了更多购买行为;而“隐藏款”制造出“稀缺性”的市场幻觉,附加收藏价值的同时,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。

单价负担小、设计精巧、上新快、选择多,消费者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为了品牌的“忠实粉丝”。

注重情感表达,关注内心世界的Z世代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付费,具备完整人设的娃娃、手办,成为年轻人自我疗愈的方式。同时,社媒渠道的运用,使得盲盒成为一种新型社交货币。

从明星、大V到小众圈层的KOL,甚至朋友圈的KOC,频频晒娃、开箱、置换的行为,引发了粉丝的追捧和模仿。

与此同时,泡泡玛特对IP的挖掘也在加深,从各类玩偶延展到生活用品。例如,自有IP“Hirono 小野”,以破局反叛精神的小孩形象俘获粉丝喜爱,人物在孤独、委屈的表情下仍有不服输的性格特点。到2025年,这一IP形象已更新到第七代,其周边产品除盲盒外,还有多款服饰、家居用品、数码配件等。此外,“Hirono 小野”通过动画短片、线下雕塑装置、艺术展览等形式向外发声,与用户形成情感互动。

Hirono 小野IP

2、从“情绪价值”到“文化价值”,品牌消费成为自我表达方式之一

2025年美国用户彻夜排队的LABUBU源自“THE MONSTER”这一经典IP,其呲牙坏笑的暗黑形象与泡泡玛特其他IP形成了鲜明对比。早期LABUBU定位“森林精灵”,但市场表现一般,2024年IP形象焕新、推出“毛绒外表的搪胶娃娃”在泰国爆火,随后在国内收获更多关注。

现如今,LABUBU不仅是泡泡玛特线下乐园的人气玩偶,更是全球“亚文化形象”的代表。尖牙、异瞳的暗黑形象与柔软毛绒的外表结合,其跳出了传统的主流审美,呼应了年轻人打破教条的亚文化内核。在全球社媒渠道上,既有LISA、蕾哈娜、Dua Lipa等欧美明星日常佩戴,也有用户二创或COSPLAY打造个性化的LABUBU形象,借助玩偶进行自我表达。

LABUBU IP

泡泡玛特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精细化运营策略,逐步建立满足用户社交、情感宣泄、自我表达等多重需求的IP宇宙。

自有IP的运营精细化,按照不同人群圈层、不同品类划分爆款打造策略。面向高端消费者及全球人群,泡泡玛特强化与多领域文化IP的联动,与中国非遗传承人、英国波普艺术家等等联合推出限定款,且多以MEGA品类为主、强化收藏价值和文化表达。面向泛大众消费者,自有IP与快时尚服饰、咖啡茶饮、动漫游戏的联名合作成为常态,渗透年轻人的日常生活。海外门店则更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,设计特色体验空间(如韩国K-POP门店、法国卢浮宫主题店),并推出地方限定款的联名产品,降低了不同地消费者跨文化互动的门槛。

经营层面上,近两年手办类的收入增速放缓,公司陆续推出萌粒、毛绒类、MEGA等新品类。2024年收入来看,毛绒类及MEGA类产品在收入占比35%、增长迅猛,已成为支柱品类。线下业态,品牌从零售向服务体验拓展。除传统零售门店、机器人商店的经营外,乐园、快闪店、艺术策展等体验性场景增多。

三、百亿神话背后潜藏危机

潮玩行业多玩家卷创新、卷产品,激化了行业竞争,用户审美也在不断升级。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集合店TOPTOY成立于2020年,凭借更低的客单价和经典IP快速渗透二三线城市及下沉市场,截至2024年底,全国TOPTOY零售店达到276家,年收入突破9.8亿。同时,海外经典IP的热度在国内复苏,2024年哈利波特、迪士尼100周年、chiikawa等IP周边产品爆火,进一步加大了原创IP出圈的阻力。名创优品作为背后推手则借助经典IP的势能,带动业绩增长和影响力提升,2024年财报显示,名创优品总营收超170亿元,同比增长22.8%。

回归品牌自身,自有IP生命周期的延长、新老IP影响力的交棒,是潮玩企业构建“超级IP”不可回避的难题。泡泡玛特推出自有IP已经长达十年之久,Molly、LABUBU、The Monster等经典IP在近几年通过转换品类赛道、更新形象设计等方式,重新激活了市场热度。同时,大量新兴IP形象走向台前、与00后甚至更加年轻的消费者形成情感共鸣。伴随自有IP矩阵扩大,在未来将有更多的IP面临生命周期延长的问题,如何保持创新和不断打造适合当下年轻人需求的爆款产品,将成为品牌发展的长期挑战。

总体来看,泡泡玛特成功摸索出了一条依靠情绪价值持续变现之路,其业绩增长建立在内容厚度和文化价值之上。强自主生产经营与DTC模式,加速品牌向全球消费者渗透。近期业绩的猛增不是昙花一现,但也并非毫无危机。在未来,泡泡玛特仍需不断提升内容创新能力为IP造血,在创新与经典交替下、在情绪与文化的碰撞中保持平衡,才能保持高位增长、实现“打造超级IP”的品牌理想。